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采取国际化发展方向是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该学科的国际化重点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国际化推动该学科建设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果都是非常显著的。国际关系学科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不以国际化为方向,该学科在任何国家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才得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处于封闭状态,研究人员与国外没有往来,研究成果与国外没有交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得不到国际同行的检验。在这个时期,国际关系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专业,也就无学科可言。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才看到这一专业在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上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于是,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国际化成为我国学界的共识和实践,即学科建设的目标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国际化的核心是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知识和做法。当时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专业知识极其有限,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于今日中国足球联赛和世界杯的差距。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知识和学科建设方法是缩小差距的最有效方法,于是我国开始派访问学者去外国学习,鼓励学生出国留学,邀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翻译国外的著作和文章。与此同时,我国模仿国外的做法创建了国际关系专业刊物,国际关系学科内部进行小专业分类,编写国际关系教材。通过国际化的学习路径,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进步。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出现了许多的首次,例如,1978年首次招收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1984 年首次出版介绍国外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1989年首次出版我国学者编写的国际关系专业教材。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前几年,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核心仍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重点是学科规范化。我国的留学生于90年代陆续回国,他们带来了更加系统化的国际关系专业知识和规范的学科理念。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开始强调规范化。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创刊,其创刊宗旨的第一句话是:“本刊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学科规范化的内容很多,当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注释问题。国内的国际关系专业期刊和著作的注释仅用于引用共产主义伟人的著作。编辑人员认为注释浪费纸张,不与作者商量就删除注释,这还引发过作者与编辑之间的冲突。由于没有注释,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经过十年多的规范化建设,国际关系专业期刊有了注释体例,著作有了索引,大专院校对毕业论文的引用、注释、参考文献等做了规定。进入21世纪后,国际关系教材中增加了写作规范。
在2003—2019年的十多年里,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国际化的内容新增了两个方面,一是普及科学研究方法,二是推动理论创新走向国际学界。前者仍是继承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来的国际化方向,其侧重点是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并在国内推广;后者是走出去的国际化方向,重点是将学术创新成果在国外发表。2002年起,我国对外开放从以引进来为主走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这一变化推动了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走出去的国际化。
一方面,普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效果明显。从2003年起,国内多所大学的教师们先后创办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讲习班,有的持续至今。2008年,12所院校的教师们集体创建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共同体大会上师生发言不按等级排序,每届都有关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学术交流讨论。许多大学先后将研究方法的课程设定为国际关系专业的必修课,在博士论文的写作规范中增加了介绍研究方法的要求。
另一方面,国际关系学术成果逐步走向国际社会。自2007年起,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果受到外国学者关注,许多外国学者相继参与了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建设问题。近年来在国际学界有关“全球国际关系理论”(Global IR)的讨论中,有学者认为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最为成功的是我国学者创建的理论。我国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院系创建了英文刊物,自2013年起开始进入 SSCI目录。我国国际关系学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些还发表在顶刊,在世界著名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也不断增加。我国国际关系学者的学术成果被国际同行引用的频率不断上升,自2014年起,不断有国际关系学者进入了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名单。
近年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国际化的趋势有所弱化,这对学科建设的影响非常明显。从引进来的方面看,大学里很少有从事国际关系教学的外国教师,来华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减少,在华举办的国际关系学术会议很少,来华参加国际关系学术会议的外国学者很少,专业期刊上几乎不再有外国学者的文章,介绍国外最新国际关系学术成果的文章已不多见,翻译的外国国际关系著作数量大幅下降。从走出去的方面看,多数大学不再鼓励向国际学术期刊投稿,在国外出版学术著作的热情下降,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减少,选择国际关系专业出国留学的人员很少,与外国大学搞国际关系专业联合培养的项目减少。随着国际化不再是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学科发展速度下降,如今每年出版的国际关系专业著作数量明显少于2020年之前。
国际关系专业具有一定的学科特殊性,放弃国际化方向,学科进步会遇到较大困难。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的是国际行为体,如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它所解释的是国际现象,如国际战争、国际冲突、国际合作、国际和平等;它所分析的是国际行为/现象的原理,如国际主导权的持续与转移、国际规范的功能与转型、国际秩序的形成与消失、国际体系的类型及转变、国际领导的形成及作用等。放弃国际化方向,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将会窄化,即研究问题向只与本国直接相关的事务收缩,国际关系的知识限于少数领域,学科建设难以进步。例如,很多小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局限于与该国直接相关的国际事务,这些国家的国际关系学科都非常落后。
放弃国际化方向,学科建设会有盲人摸象的危险。冷战后的全球化使得国际体系的整体性更强了,这要求国际关系学者从全方位的角度观察和了解国际关系,才能使认知接近客观实际情况。反之,将国际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局限于一国的角度,就必然导致盲人摸象的结果,误将局部情况视为整体状态。采取国际化方向就是为国际关系学者提供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关系的条件,学者可以通过阅读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国外学者交流、到国外做实地考察、与国外学者进行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扩大自己认知国际关系的角度和范围。这就是为何对外交流多的院校,其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成果往往大于对外交流少的院校。
坚持国际化方向是国际关系学科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经之路。要扩大我国国际关系学术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其必要条件是国际同行要了解我国的学术成果。而国际同行了解我国国际关系学术成果的主要路径是与我国学者交流或者阅读我国学者的文章和著作。目前中文还不是世界通行的语言,国际同行能阅读或讲中文的人数非常有限,因此以外文进行交流和发表成果是最为有效的路径。故此,高标准的外语能力是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提高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水平,还是促进全世界正确了解中国,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都需要坚持国际化的方向。坚持国际化方向并不保证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它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必要条件,如果放弃它,则必然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曾长期坚持国际化方向,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 因此当前该学科建设面临的障碍不是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而是应否国际化的问题。我国政府在2022年底作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鼓励大专院校恢复国际交流。由于多种原因,国际交流恢复得较慢。具体到国际关系的学科建设,放弃国际化方向是当前最主要的障碍,其直接原因是对国际化重要性的认知改变了。故此,笔者认为,是否需要恢复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国际化方向的问题是值得学界同仁们共同探讨的。历史是曲折的,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过程也不会例外。然而,笔者相信,国际关系专业的内在动力会使我国的该学科建设重新恢复国际化的方向。
来源:《国际政治科学》 2024年第一期
阎学通:pg电子官方网站国际关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