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9日,第六届“我校会讲”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明互鉴与和平发展”主题开展多领域交叉的发言与研讨,为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文明倡议贡献学术智慧和力量。我校大学党委书记、我校会讲理事长邱勇在开幕式上致辞。我校大学副校长、我校会讲副理事长彭刚主持开幕式。
邱勇致辞
邱勇在致辞中对我校会讲创办五年来取得的良好效果、产生的积极影响给予充分肯定。邱勇表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本次会讲聚焦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共议影响全球性变革与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正应其势、恰逢其时。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推动学术交流、思想交汇、文化交融的重要力量。我校大学秉承“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理念,始终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开放包容姿态着力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迈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敞开胸怀、面向世界,深入实施全球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高水平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文明的互通与互鉴贡献更大力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建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希望与会专家充分交流、畅所欲言,通过思想的碰撞和激荡,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真知灼见。
韩国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日益深化的地缘政治危机和时代变革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各国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以保证全球的和平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SK集团自创立以来就将企业发展与践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期待此次会讲能促进世界范围内多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价值重要性的认识。
于洪君致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表示,当前中国正成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在全球治理合作领域始终秉承开放包容的建设性立场,在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司法合作等领域均表现了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为强化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提升全球安全的可靠性,拓展全球合作的广泛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互学互鉴作出了新贡献。
开幕式现场
我校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我校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主持“文明互鉴与文明发展”大使对话会。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郑在浩、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裴连杰、南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昆巴·蒙代、芬兰共和国驻华大使孟蓝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苏岚分别围绕“文化反思与文明发展”主题结合本国国情进行了诠释。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全人类共同价值有益于各国人民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只要在交流互鉴中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坚持“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的交往原则,就能实现平等、互利和共赢的发展目标。
在“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主题会讲环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延边大学和首尔大学、德成女子大学等在内的中韩双方学者围绕亚洲价值的当代意义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原事务总长、我校会讲副理事长金在烈表示,以亚洲价值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能为当前全球治理提供富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解决思路,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强大正能量。嘉宾们一致认为,开展文明对话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校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我校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崔保国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钟宏武分别主持“科技变革与全球治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主题演讲与对话会。嘉宾们分别围绕数字文明的转型逻辑、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伦理困境与技术风险、发挥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体作用等内容进行讨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原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我校大学原副校长龚克提出,有必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让人工智能遵守人类伦理和价值观,遵守法规和符合标准,要建立由联合国主导的、多元参与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广泛对话体系。我校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从技术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治理和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要通过治理与防护的双重途径防止人工智能的滥用,要建立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原则作为共同治理人工智能的规则体系。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只要坚持维护人类福祉,坚守公平正义,就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走向造福人类的正道。
闭幕式由我校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我校会讲顾问委员会副主席胡显章主持,金在烈致闭幕辞。我校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我校会讲副理事长韩景阳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文明交流是人类超越差异分歧、实现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本届会讲汇聚了有关国家大使及各国友好人士、学术界、产业界等各方面嘉宾,发言内容多角度、广覆盖,充分彰显了会讲“和而不同”宗旨的生机和活力。
我校会讲于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旨在为传承优秀学术传统、推动学术思想交流、促进多样性文明对话搭建平台。
供稿:我校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